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130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1.
为研究不同水分胁迫对葡萄果实花色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与总花色苷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以3 a生‘赤霞珠’为试材,在果实转色前1周进行水分胁迫处理,测定了采收期葡萄果实百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可滴定酸质量浓度、总酚和单宁质量分数,用pH示差法和qRT-PCR技术分别检测果实总花色苷质量分数和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轻度和中度胁迫降低了采收期果实百粒质量和可滴定酸质量浓度,增加了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单宁和总酚质量分数。同时,轻度和中度胁迫也提高了果实成熟过程中总花色苷质量分数,在花后110 d达到最大,分别为0.241%和0.228%;轻度和中度胁迫上调了PAL、 CHS1、DFR、 F3′H、 F3′5′H、UFGT和 MybA1基因的表达量,其中花后90 d, CHS1、 F3′H、 F3′5′H和 MybA1基因的表达量最高;花后100 d,PAL和DFR基因的表达量最高;花后110 d,UFGT基因的表达量最高。重度水分胁迫会降低果实成熟后期 CHS1、 F3′H、 F3′5′H和UFGT表达量。相关性分析表明,中度水分胁迫 CHS1表达量与总花色苷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重度水分胁迫PAL和 MybA1基因表达量与总花色苷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促进葡萄花色苷生物合成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葡萄果实总花色苷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92.
为明确吡蚜酮、吡虫啉、螺虫乙酯和溴氰虫酰胺4种内吸性杀虫剂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及生理生化响应。以‘粉印三号’为供试植株,测定4种杀虫剂不同浓度处理8片真叶期植株15 d后植株株高、茎粗、主根长、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叶绿素、3种抗氧化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游离脯氨酸9项指标。结果表明,4种杀虫剂对番茄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具有剂量效应。番茄幼苗在吡蚜酮低剂量处理下SOD活性增加,在浓度为9.38、18.75和150 mg·L~(-1)时POD活性均下降,在浓度为37.5mg·L~(-1)和75 mg·L~(-1)时POD活性均增高。当处理浓度为37.5 mg·L~(-1)时番茄的株高、茎粗及主根长都达到最大值。吡虫啉对番茄幼苗的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无太大影响,随着浓度增加根系活力增加;番茄幼苗在浓度为35 mg·L~(-1)时,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最高。番茄幼苗在螺虫乙酯浓度为24.9、224mg·L~(-1)时,SOD活性均增加,其余浓度处理下SOD活性均降低;低浓度时增加POD活性;对CAT活性无影响;浓度为224 mg·L~(-1)时,番茄幼苗的游离脯氨酸和SOD活性最高。溴氰虫酰胺对番茄幼苗的SOD、CAT活性和游离脯氨酸无影响;浓度为47.5 mg·L~(-1)时,株高和茎粗均达到最大值。综上,37.5 mg·L~(-1)吡蚜酮、35 mg·L~(-1)吡虫啉、224 mg·L~(-1)螺虫乙酯和47.5 mg·L~(-1)溴氰虫酰胺对番茄幼苗的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3.
厘清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宁夏农牧交错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共同影响对指导宁夏农牧交错区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以宁夏农牧交错区1990-2020年陆地卫星地表反射率数据为基础,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区域植被覆盖度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通过计算累积植被覆盖度的斜率变化率和残差分析确定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运用相关分析法明确气候因素与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1990-2020年研究区年均植被覆盖度增加,增速为0.58%/a(P<0.05)。其中,1990-2000年年均植被覆盖度无显著变化(P>0.05),2000-2020年年均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P<0.05),增速达到1.04%/a。2)空间上,研究区年均植被覆盖度由北向南逐渐递增,植被覆盖度恢复的区域面积大于退化面积,城镇的建城区是植被覆盖度显著降低的主要区域。3)人类活动是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气象因素次之;气象因素中降雨量对植被覆盖度变化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
旨在明确西瓜枯萎病生防真菌M3菌株的分类地位及环境pH与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 PHBA)共同作用对其防病效果的影响。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类鉴定,确定M3菌株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平板试验结果表明,PHBA对M3菌株和病原菌尖镰孢菌西瓜专化型的菌落生长均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强酸和强碱环境均不利于2种菌的生长;M3菌株和病原菌的最适生长环境pH和最适PHBA质量浓度不同,前者为6和400 mg·L-1,后者为8和200 mg·L-1。pH和PHBA共同作用下,M3菌株的抑菌率无显著变化。在pH 6和PHBA质量浓度400 mg·L-1的土壤环境中,M3菌株的防病效果达到最高水平(85.72%)。总之,M3菌株的防病效果主要受土壤pH影响,其能够在PHBA积累环境中有效发挥防病作用,具有较好的生防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5.
宁夏六盘山地区是甘肃鼢鼠的典型分布区,本研究旨在探讨宁夏境内六盘山地区甘肃鼢鼠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分化。通过测定甘肃鼢鼠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分析了六盘山地区6个不同地理种群甘肃鼢鼠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获得了长度为894~897 bp的D-loop序列,定义了20种单倍型,共检出72个变异位点,整体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高(Hd=0.988±0.016)、核苷酸多样性高(Pi=0.022 94±0.001 47)。6个地理种群之间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歧点分布和中性检验均说明宁夏甘肃鼢鼠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基于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MB)构建的分子系统进化树表明,6个地理种群,得到3个稳定的分支。泾源、固原和隆德种群聚为一支,海原和西吉种群聚为一支,彭阳种群形成独立的进化分支。结果表明,宁夏六盘山地区甘肃鼢鼠各地理种群间因地理隔离及气候、地形的差异产生了较明显的分化,呈现出了较明显的地理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96.
王鹏  王亚娟    刘小鹏    温胜强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8,33(6):197-203
以宁夏沙坡头区为研究对象,以1995、2000、2007年和2013年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源,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模型、土地利用多样性、均匀度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3年沙坡头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其中林地、草地、水域以及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不断下降;而耕地和未利用面积向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化成为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沙坡头区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不同,且存在较大差异;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由159.326 8增加至212.094 4,表明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程度加深;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和变化率均>0,说明土地利用处于发展阶段;从景观多样性来看,研究区景观格局结构趋于多样化;从景观均匀度来看,研究区景观均匀度指数整体水平不高,且研究期内呈下降变化趋势,说明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结构复杂化程度较低。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来看,沙坡头区气温和降水等自然因素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变化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强度以及政策导向是沙坡头区土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
不同种植模式对新压砂瓜田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在新砂田压砂瓜生育期内,单作(T1)、间作(T2)、覆膜单作(T3)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三种种植模式下土壤养分含量以T3处理最高,其次是T2和T1;土壤有机质变化规律为“高-低-高-低”双峰模式,其余养分变化相似,呈“高-低-高”单峰模式。(2) 三种种植模式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均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T3处理土壤酶活性最高,T2处理次之,T1处理最低。(3) 在各生育时期,土壤酶活性与各土壤养分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4) 三种种植模式下,西瓜产量高低为T3>T2>T1。  相似文献   
98.
为明确宁夏水稻种质资源中含有的抗稻瘟病基因型及基因数量,为水稻抗稻瘟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基础。采用与抗稻瘟病基因Pita、Pi-kh、Pib、Pi2、Pi-km、Pi9、Pi5紧密连锁的7个分子标记,对25份宁夏自育水稻品种和55份引进水稻品种的抗稻瘟病基因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宁夏自育水稻品种的抗稻瘟病基因较少,68%的材料仅含1~2个抗瘟基因,缺乏Pita、Pi2基因;抗病性鉴定也证实,只有8份材料达到中等抗性,主要含有Pib、Pi-km、Pi9抗瘟基因。37%的引进品种含3~6个抗稻瘟病基因,主要抗瘟基因有Pib、Pi-kh、Pi-km、Pi2、Pi9和Pita,这些材料均可为宁夏水稻抗稻瘟病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99.
张学科 《西北农业学报》2016,25(12):1884-1889
为探索宁夏日光温室中不合理灌溉对番茄水分利用、氮素迁移特性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方法,在不同灌溉方式(T1漫灌4.50t·hm~(-2)、T2滴灌3.15t·hm~(-2))及氮肥用量(T1常规量800kg·hm~(-2)、T2推荐量600kg·hm~(-2))处理下测定了土壤水分分布、番茄水分利用率和土壤剖面氮素淋溶特征。结果表明,在番茄的不同生育期,0~80cm土层深度滴灌+推荐施肥土壤含水率大于漫灌+习惯施肥,而80~200cm土层结果与之相反,可见,滴灌后水分主要保蓄在80cm以上土层,而漫灌方式水分渗出耕层土壤的量更多。滴灌+推荐施肥处理瞬时叶片水分利用率、番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漫灌+习惯施肥,但两处理产量差异不明显。在当季蔬菜生长期间,不同处理30~50cm土层的硝态氮质量分数均最高,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多,硝态氮逐渐向下迁移,漫灌+习惯施肥在100~200cm土层硝酸盐质量分数高于滴灌+推荐施肥处理,此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国内其他蔬菜栽培地区。水资源浪费与不合理水肥利用引起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在宁夏日光温室蔬菜栽培中已相当突出,值得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0.
试验以LED植物生长灯为补光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进行,研究不同补光时间对温室甜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的补光试验中,补光1 h维生素C含量最高;补光3 h对株高和果实纵向生长促进效果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5 h对茎粗、植株干鲜质量影响最大,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最高;补光7 h产量最大。苗期补光7 h、伸蔓期5 h、结果期1 h时甜瓜长势、品质及产量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